您的位置::无为农业网 >> 任豆属

水清岸绿景如画八百里皖江看安徽绿色担当黄皮柳卵圆盾蕨华东木蓝短枝发草黄球小檗

时间:2022年09月13日

水清岸绿景如画 八百里皖江看安徽“绿色担当”

水清岸绿景如画 八百里皖江看安徽“绿色担当”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6300公里的长江,横贯安徽416公里,被称为八百里皖江。5月13日至18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络主题活动(安徽段)展开。

来自全国的20多家媒沿江而下,从合肥出发,登马鞍山、走芜湖、下铜陵、过池州、抵安庆,用视频、航拍等多媒体手段,书写八百里皖江生态壮美篇章,反映近年来安徽是如何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担当”。

合肥:官亭6万亩林海为长江沿岸生态筑起“绿色屏障”

在江淮分水岭脊背上,有一片6万余亩葱郁的林海氧吧,点缀着温润广袤的江淮大地。这片林海氧吧不仅成为长江沿岸生态保护一道重要的防线,还为当地村民致富做出了贡献。5月14日上午,全国媒们踏进了这片绿意盎然之地。

五月的官亭林海国家生态公园里,一片鸟语花香、郁郁葱葱。为何要在此处造这片偌大的林海呢?官亭镇党委书记卫涌波解开了们的疑问:原来官亭镇坐落在江淮分水岭的背脊之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对位于江淮分水岭背脊之上的官亭镇百姓而言,背脊上的土地存不住水,庄稼就没办法种。

在思考官亭究竟该如何发展的过程中,造林培育苗木产业的想法逐渐成熟。2012年,安徽省启动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官亭镇开始了自身的“转型升级”,植树造林改变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2015年,官亭镇依托林海丰富的森林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成省级森林公园,2016年创成国家生态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卫涌波说,目前官亭林海拥有各类精品苗木100多种,栖息国家各类保护动物40多种。景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鲜花常开、鸟语花香,春有樱花、海棠、红梅、玉兰、桃花,夏有紫薇,秋有金桂,冬有腊梅,四季如画。

不仅让生态环境变好了,这片林海还帮助当地百姓一起富了起来,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以占地6万亩的官亭国家生态公园为例。6万亩土地流转,涉及官亭镇五个村(社区)近2万村民。在以前,传统的农业模式农民收入十分有限,每年仅有7000余元。这样一来农民不仅有了土地流转的收入,空闲出的时间外出打工,收入一年能达到2万元。

“接下来,官亭镇将深化林长制改革,每年继续造林2000亩至3000亩,结合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对实施整村推进、不适宜种粮食的土地转型,加大森林绿化率。”卫涌波说。

来自东南的陈艳艳赞叹:“我必须给安徽的生态建设点赞!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生态建设,最终享受红利的是当地百姓,这些红利可以从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反映出来,这也是生态治理最直接的成效体现。”

采访团在马鞍山原薛家洼码头合影

航拍马鞍山原薛家洼码头生态改造后的景观。

在马鞍山薛家洼码头,曾经的繁忙混乱、污水横流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环绕、水天相接、两岸青翠的滨江公园。薛家洼码头经历的沧桑巨变、重焕新颜,诉说的正是这座钢铁城市生态优先、努力转型升级的故事。 5月14日下午,全国媒们见证了薛家洼码头焕颜后的容貌。

“在这美丽的河流沿岸,一些非法码头大量侵占珍贵的岸线资源,对马鞍山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既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又破坏航道,影响着马鞍山行船安全。”马鞍山市港航局总工程师江荣说。

据江荣介绍,非法码头建设程序不合法,没有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违反了规划;为减少投入,非法码头牺牲了安全和环保成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非法码头的存在还扰乱了当地经营市场的秩序,非法码头由于投入少成本低,装卸价格低于正规码头,造成正规码头长期亏损。

2017年5月,根据国家、省、市关于非法码头整治工作部署。长江马鞍山段全长36公里,两岸岸线长79公里,原有码头112家,其中合法码头29家,非法和无证码头共83家,确定属于应取缔的非法码头82家。

截止目前,现应取缔拆除的82家码头已经全部彻底拆除,现场复绿工作也已完成40家,力争11月底全面完成。每天现场监督,市相关部门成立5个现场督察组现场督察通报。

据悉,为防止非法码头回潮,马鞍山市还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主任的环保委员会,定期调度非法码头整治工作,印发《马鞍山市非法和无证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各县区政府为主体,主要负责人为主体人,市整治办牵头严格按照对照长江办55号文漏斗瓶蕨提出的“拆除到位、清理到位、防反弹到位”。

“安徽对非法码头的拆除可谓大刀阔斧!”四川的梁鹏表示,由满目疮痍逐渐变成山清水秀,这是沿江生活的居民真正享受到的生态改善所带来的红利。

初夏傍晚的长江边,晚风习习、江水摇曳。5月15日傍晚,参加采访活动的全国媒来到如今的芜湖市弋江区西部长江南岸箱子拐段,只见此处绿意盎然、整洁有序,江边三三两两的船只停靠在岸,波光塔影、风光无限。难以想象,去年此时,江岸边还曾船舶无序停靠,垃圾污染严重。

去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启动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工作。不过短短数月,母亲河芜湖段又展现出了她如今温婉优雅的面容。

据悉,芜湖市弋江区西部长江南岸箱子拐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此段航道水域较宽、水位深,又紧邻市中心,逐步形成了集船舶停泊、修造、物资补给、黄砂装卸和船舶交易的岸线区域。长期以来,由于船舶无序停靠、船舶修造无序经营,脏乱差现象突出。

弋江区中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汪国重介绍,箱子拐段当时有非法修造船点以及趸船60多条,趸船外停靠着商船200多艘,还有临时搭建的非法建筑物以及船舶交易中介点。高峰时期,生活在这些设施上的人有1500人之多,生活垃圾会被直接倒进长江里,船舶维修也会对长江造成污染。一些人还在江边开垦种菜、养家禽,成为城市环境的一个“毒瘤”。其后,虽经多次整治,但都未能治本。

芜湖市弋江区中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范仁义告诉,芜湖市根据前期摸底了解,确定了箱子拐的56个整治项目。经过近三个月攻坚,弋江区将80个整治项目的趸船、坐滩船等均拖离现场并进行拆解,对沿线滩涂垃圾进行清理复绿。在整治的过程中,芜湖市还及时出台了补助政策,通过市场价收购了船主合法的船舶,又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设立了正规的船舶交易市场,为往来的船舶解决了不少的后顾之忧。

现在再去箱子拐一带,可以发现,整治后的效果特别明显,岸线平整有序,绿树成荫。据介绍,未来这里将建设滨江公园二期。

箱子拐一带的变化是芜湖长江干流岸线整治效果的鲜明写照。范仁义表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全市191个整治项目,已全部拆除并清场完毕,拆除率100%,部分江段已逐步开展复绿工作。通过清理,释放长江干流岸线约26.5公里,清理出滩涂陆域面积约243.5万平方米。

下一步,芜湖市将继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岸线复绿,恢复长江岸线原貌。同时,落实长江岸线管理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杜绝长江芜湖段非法占用岸线行为发生。

“安徽采取了很多因地制宜的生态治理方式。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芜湖对滨江的治理。”湖南华声的张鼎峰第一次来安徽。“芜湖在无情执法之余也提供有情服务,一方面要求江边违规的船舶交易中心、码头必须拆除,另一方面又制定相应的政策,设立正规的船舶交易中心,收购合法的渔船,帮助当地渔民重振经济。”

江豚是长江孕育的小精灵,它天生微笑的嘴角,是人类的好伙伴。然而,随着自然环境被破坏,这群微笑天使的数量已经比大熊猫还少,目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截至3月底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近年来铜陵狠抓长江沿线环境保护,给江豚设立保护区,为母亲河的治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月16日下午,“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络主题活动(安徽段)们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见到了被保护起来的11头长江小天使。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通江湖泊当中。因为样子看起来像是始终在微笑,江豚有“微笑天使”的美誉。受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江豚的种群数量正逐年衰减,仅余1000头左右。

“今年5月3号,新生了一头小江豚,这是人工保护下的自然繁殖。刚出生的小豚大概有7斤重,而这里最大的江豚有100多斤,年龄最大的已接近30岁了。”张八斤已经在保护区里当了12年的饲养员,他认识这里的每一头江豚。他说,江豚的繁殖速度很慢,一胎一头,很少两头,怀孕期长达10至11个月,有半年的哺乳期。江豚们有些挑食,主要吃鲤、鲫鱼而且不能太大,每天需喂食4次。

据了解,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它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00米,宽220米,洲上杨柳依依,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2001年,保护区从长江捕获了4头江豚(两雄两雌),经过精心繁育,又出生了7头江豚,目前已经成为11头江豚大家族。”保护区科研所主任张西斌表示,目前11头江豚生长状况良好。

随着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提出,长江流域沿线越来越重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铜陵市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巡查并制止违法捕鱼。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恢复,江豚的数量也逐渐增长。将来,随着长江生态的转变和江豚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终有一天,江豚能够在长江流域健康生存,与人类和谐相处。

“希望更多的沿江省份像安徽一样为保护江豚做出一份努力!”中新孙悦呼吁。为了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江豚,也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江豚保护的严峻性,孙悦在保护区做了一场主题为“和微笑天使江豚近距离接触”的直播,播放量达34.6万人次。

汛期看海是很多城市发展当中所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池州市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在让城市保留“外在美”的同时,逐步解决了城市内涝和城市黑臭水体等问题,让城市焕发了“内在美”。

5月17日上午,全国媒们来到池州市,偶遇了一场雨,大雨冲刷着城市的路面,却丝毫没有积水的迹象,这座城市如同“海绵”一样,让这场不期而遇的大雨落地“无踪影”,这一切正是池州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成果。

据介绍,池州市位于长江之滨,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降水充沛。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致使硬化地面越来越多,降雨回补地下水的能力越来越弱,致使城市内涝不断、城市水体水质不稳定。

齐山大道、长江南路是纵贯池州市南北、连接新老城区的两条主干道。几年前,这里逢雨必涝。“一到暴雨天,路面的低洼处积水往往会没过膝盖,机动车全部‘泡澡’,池州真正成了‘池’州。”池州市住建委海绵办汪一伟说,每逢雨季到来,不仅一些市政道路变成“水道”,很多居民小区也会开启“短苞盐蓬看海”模式。

汪一伟介绍,由于管线常年深埋地下,被腐蚀的管线经常会出现“跑冒滴漏”,雨污混流、管道塌陷等情况时有发生,城市内涝积水情况较为严重。

就在池州市为“水堵” “水多”、“水脏”等“水患”烦恼的时候,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使其迎来了根治水患的良机。

“海绵城市建设以‘水生态’为核心,给池州城市生态整体升级带来契机。”汪一伟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了对降雨径流管控、避免“城市看海”外,还包括黑臭水体治理、尾水资源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绿色净化功能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亲水环境打造等。这些不仅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降低了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和运维成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站在改造后的齐山大道行人便道上,看到,道路两侧是延绵几公里的湿地公园,两旁非机动车道隔离带已换成开口路缘石,下沉式机非隔离带、植草沟、溢流口和多个雨水花园已经建成。

池州市海绵城市技术咨询办公室刘强介绍,通过调整地形竖向将雨水导流至海绵设施,改造后的隔离带和植草沟达到雨水滞蓄和净化效果。为抵御暴雨侵袭,局部路段和人行道还设计成行泄通道。

“去年6月,齐山大道经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住了罕见的连续强降雨的考验。”刘强说,连续一周的降雨量累计达到566毫米,没有让这条连接新老城区的主干道发生积水,反而让湿地公园变得更加生机盎然。道路两旁人造与天然的海绵体,让硬化路面恢复了“弹性”。

<钩子木属p>来自未来的谢深森对池州竖起了大拇指:“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池州市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根据现有的地形、绿地空间等条件,建设海绵城市,真正留住‘山水乡愁’。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安庆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滨江城市,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长江岸线占“八百里皖江”之中的165公里,肩负着“长江大保护”的天然使命。近年来,安庆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强市的理念,为保护长江母亲河作出的努力和担当。

5月17日下午,在康熙河边,全国媒们看到,全长6公里的景观带已经建成,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这一“华丽的转变”得益于该市实施的“一湖九河”工程。

据介绍,昔日这里是一条淤塞严重的老河道,水体黑臭。2016年康熙河景观带工程开工建设,对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在河的两岸平均200米宽的范围内种植了400多种植物,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利用生物起到自然净化水体的作用。并在康熙河所在的2.2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置了道牌、景观灯,建设了18个生态停车场,在河上架设了7座景观桥,沿水面建设了32座木栈道,目前已经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康熙河景观带项目,对整个安庆市的水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安庆市重点局局长何键介绍,康熙河疏通之后,打通了整个市区东部的水系,使东部城区防汛排涝标准提高。在治理康熙河的过程中,安庆市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从源头解决水净化、截蓄问题。“景观带的范围内,没有任何饭店之类的经营项目,看似不盈利,但是周边地块的出让和已建房屋的销售情况都比以前有很大改善。”

“目前,市区共10条黑臭水体,7条已完成整治,其余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正在实施。经过不懈的努力,安庆市12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多年稳定达标,优良率91.7%,超全省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境内长江干流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何健说。

据悉,“一湖九河”项目包括白泽湖、晴岚沟、港口沟、怀湖河、秦泉河、港桥河、泉潭峡、小港、窑沟和破罡湖泵站前引河十条水系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生态护坡及堤防填筑、沿河景观绿化、道路和桥梁等,项目于2017年4月份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累计总投资3.32亿元。

“一湖九河”的逐渐贯通,让曾经的城市“污点”正在被打造为“亮点”。法制王婧表示,安庆这座沿江城市正在通过治理自身水系,来维护长江母亲河的生态,贡献自己的关键力量。

安徽省长江沿线生态保护实现“全覆盖”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份,安徽是长江经济带的骨干组成部分。安徽省环保厅厅长徐恒秋介绍,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省委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实行双主任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遗余力地做好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多次不打招呼直接奔向现场,在长江沿线进行暗访,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

近年来,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安徽省不断加强目标考核、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环境管理等,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安徽省在长江沿线全部实施了生态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负面清单,所有污染项目一律不准进入长江沿线,通过这项制度加强对长江沿线自然资源的保护。

已经三次来皖的中国江西曹琦在参加完全程采访活动后对安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这次一路走来,我感觉安徽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各地也在积极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还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长江沿线人民的普遍愿望,安徽人民建设美丽绿色幸福家乡的强烈愿望,正是他们朴素的中国梦。”

( 来源:中安 作者:汪乔 朱赟 许梦宇 郑强强 )

北京呼吸三甲医院
彭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龙游县中医医院就诊评价
上海骨二级医院
友情链接